半岛全站“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自2003年开展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以来,已连续进行了二十年,其研究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关注,相关成果已成为投资者评判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发掘证券市场投资机会的重要依据。
当前半岛全站,房地产市场经历较长时间的深度调整,迈入新发展阶段,由高速增长的粗放型发展向结构优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变。新形势下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一是找准定位、坚持长期主义,二是转变思维、提质增效,三是合规经营、规避风险。
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需防范销售不旺、融资不畅、债务压身等多方面经营风险。短期内房企应善用政策,采取抓回款、多融资半岛全站,保持队伍稳定等策略,中长期来看,房企需坚持专业聚焦,聚焦核心业务、核心城市,提高盈利能力和财务韧性。
2021年,房地产市场表现出上半年高热下半年转冷的态势,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触及近年最低点,行业出清和优胜劣汰在市场下行周期更加显著。2022年房地产上市公司增强风险意识,趋利避害,精准把握城市轮动机遇,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
2021年至今,受行业内在调整需求、外部环境及关联企业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先扬后抑,优秀上市公司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仍表现突出,依靠高质量增长、稳健的关联企业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彰显价值,劈波斩浪。
二十年来,房地产上市公司顺应政策及行业趋势,优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本市场繁荣;同时,物业服务企业及优秀产业运营商借助资本红利大步向前,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立足城市发展新阶段,优化产城融合新布局。其一,立足新起点,以产城融合增加经济抗冲击的韧性。其二,把握新方向,以产城融合培育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其三,落实新举措,以产城融合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产城融合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城市和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发展,调整波峰、防止衰退、促进繁荣。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五次长波周期的关键阶段,中国已成为引领新的世界城市和经济格局的重要动力,未来十年是中国产城发展关键阶段,产城融合大有可为。 世界经济正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变,新经济的核心本质是生产关系重塑。
大家好,很高兴与各位分享一下max科技园18年的一些成长经验。公司成立于2004年,18年时间专注于做高端的科技园区,陆续在各地建成了16个科技园区并且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Max科技园有四大基石:择址、产品、招商、运营彼此依托、彼此成就。
2021年,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增速进一步放缓。其中,沪深上市公司总资产均值为2067.6亿元,增速均值为6.8%,较上年回落6.7个百分点。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总资产均值为2470.2亿元,同比增长均值为10.5%,较上年回落11.8个百分点。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总资产增速大幅放缓,创近年新低...
2021年,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营收增速与上年持平,而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营收增速略有提升,但净利润增速创新低,增收少增利现象加剧。其中,沪深、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均值分别为316.6亿元、46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17.7%,增速较上年增加0、2.0个百分点,净利润均值分别为17.3亿元、43.4亿元...
2021年销售额增长促进了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的下调,沪深及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指标均值分别为64.4%、69.5%,较上年分别下降0.2、2.0个百分点,均值全部合规。2021年上市房企一方面缩减债务规模,另一方面加大股东投入,补充公司净资产,有效降低了杠杆水平。沪深及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净负债率均值分别为76.5%、64.7%...
2021年,受新冠疫情和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显著下降,股东收益水平持续回落。具体来看,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每股收益均值为0.31元,较上年下降45.2%;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均值则为0.68元,同比下降26.9%。沪深及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分别有27.4%、26.9%的企业每股收益出现增长...
2021年下半年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在密集调控和新冠疫情影响下逐渐降温,叠加个别企业流动性风险爆发,投资者对房地产板块风险预期增加,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呈现下跌态势。沪深上市房地产公司市值均值为169.9亿,同比下降10.8%;大陆在港上市房地产公司市值均值为193.6亿,同比下降32.9%...
2021年,房地产板块前高后低,沪深及大陆在港房地产上市公司表现整体不如大盘。2021年下半年,伴随着消费偏弱半岛全站、投资谨慎、预期转弱,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A股资本市场震荡下行。房地产板块走势与大盘接近,前升后降,3季度以来受调控不断加码影响震荡下行,四季度以来,中央多次表态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房地产板块有所反弹...
截至2022年5月13日,物业服务行业共有59家主板上市公司,其中香港55家,A股4家。港股物业服务板块总市值在2020年四季度一路高歌猛进,进入2021年之后维持高位,6月末突破万亿港元。但随后迎来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到2022年5月13日下降到4464.9亿港元。
从市盈率水平来看,2021年1月至6月,港股物业服务板块整体估值水平依然较高,年初达到41.3倍。但接下来估值水平回落明显,至2022年1月初才进入相对稳定状态。2022年5月13日,港股物业服务板块平均市盈率为13.0倍,高于恒生指数平均水平(9.1倍),资本市场仍保持对物业服务板块的关注度半岛全站。
将港股物业服务板块市场表现与历史比较可以发现,总市值与2020年8月水平相当,而市盈率均值回到2018年11月水平...
截至2021年底,物业服务上市公司在管面积均值1.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4.3%,合约面积均值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7.6%。2021年物业服务上市公司第三方拓展面积占在管面积平均达到了57.1%,较2020年增加10.3个百分点。
高速扩张的管理规模助力物业服务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而物业服务企业融资又多用于市场收并购相关业务,以加快规模扩张,形成良性循环。
2021年,物业服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均值达33.7亿元,较上年增加11.1亿元。营业收入破百亿的物业服务上市公司达到4家,分别为碧桂园服务、雅生活服务、绿城服务和保利物业,其中碧桂园服务营业收入独占鳌头,为288.4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物业服务上市公司已具备雄厚的发展基础,2021年在管面积均值达到1.1亿平方米、营业收入均值达到33.7亿元,公司规模迅速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主要指标以50%左右的速度突飞猛进,平均0.58亿平的储备面积保障了未来成长潜力,还在平台经济、非住宅和城市服务等业务领域具备广阔空间,有望引领行业突破发展边界。
从全社会来看,物业管理行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重要的民生行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行业价值达到了新高度。物业服务上市公司按照ESG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半岛全站,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一方面在环保方面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和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从服务社区到参与社会治理,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在疫情防控方面也竞显责任与担当,赢得了全社会的认可。随着业务范围向非住宅和城市服务延伸,未来物业服务上市公司仍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调研结果来看,在产业定位过程中, 一方面,运营商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产业定位聚焦城市群内的优势资源,强化区域产业链建设,推动区域协同一体化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十四五”规划强调构建特色产业,各地纷纷推进“主题产业园区”建设,产业新城运营商从“大而强”转向“特而专”,运营商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名片。
一方面,产业新城运营商基于区域分工协作进行产业定位,以产业支撑区域协同发展,立足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其一,运营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立足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其二,运营商以珠三角及自身现有产业资源为依托,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集聚发展平台。...
2021年,全球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新城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特征,是智慧城市的缩影。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下,智慧产业新城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载体,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变,不再局限于对产业新城的有效管理,更重要的在于实现智慧产业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驱动智慧城市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产业新城运营商完善城市交通路网,注重城市生活圈的打造,同时不断提升园区内配套设施建设,将教育、医疗、绿化、商业等多方面资源整合;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运营商优化现有技术,将废物排放综合治理再利用,变废为宝,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数字化建设方面,运营商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
从总资产增速来看,2021年,随着产业新城步入“运营为王”的时代,运营商资产增速整体呈上升趋势,运营商升级发展战略,以产业投资带动产业发展。
从营业收入来看,2021年,产业新城运营商营业收入呈增长趋势。一方面,产业投资板块持续发力,带动园区开发业务发展;另一方面,运营商持续升级产业空间载体,产业新城物业销售与租赁收入较上期均大幅增加。
从收入结构来看,2021年,产业新城运营商进一步加大投资业务,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加大产业新城内企业投资力度,通过产业投资促成投招联动有效闭环,与产业新城开发运营主业协同发展,产业新城营收在整个业务占比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