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活下去、站起来”!对于旭辉控股的2024年,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给出了定调。
3月28日,旭辉控股发布2023年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8.33亿元,同比上涨51.4%,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连续2年为正;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及核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较2022年分别减亏约40.66亿元、12.69亿元,亏损幅度收窄。
在这两年的行业深度调整期,旭辉一直是积极保交付和积极自救的出险房企之一。
过去一年,旭辉投入建安成本超400亿元,完成新房交付11.8万套,是其成立以来交付最多的一年。“2024年全年预计交付约7.8万套。”旭辉方面表示。
对于2024年,林中表示半岛全站,今年是旭辉爬雪山过草地最难的一年,交付压力最大的一年,转型突破的关键一年,也是看到方向和希望的一年。
“旭辉将继续把‘保交付’作为首要工作,把‘保品质、保服务’作为最大的追求,努力赢得客户认可,保住核心团队,推动债务解决方案落地,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结构,活下去、站起来。”林中说。
销售仍然是目前房地产行业的“难题”。2023年,房地产市场经历短暂“小阳春”后持续下行,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66万亿元,回到了2016年水平。
林中在2024新年致辞中也提到,从短期来看,当下的市场下行与调整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阵痛。今年我在行业中听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难”,销售难、资金难、交付难。
2023年,旭辉实现合同销售额700亿元,销售建筑面积514.38万平方米;毛利率为15.6%半岛全站。
旭辉方面认为,2024年新房销售市场依然面临调整压力,若经济持续恢复、置业意愿改善,叠加城中村改造如期推进,销售规模或可实现小幅增长。在销售市场修复缓慢影响下,全国新开工、投资下行态势或难改。
这一轮行业深度调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对旭辉来说,2024注定不会轻松。但旭辉也有自己的“家底”。截至2023年末,旭辉总土地储备为3630万平方米,总未售货值超3000亿元。其中,一二线%,货量结构优势较为突出。
在土地储备为旭辉可持续经营提供有力支撑之外半岛全站,房地产融资“白名单”为旭辉“保交付”注入强大动能。
截至3月27日,旭辉在全国已有68个项目入围“白名单”,部分项目已开始对接融资需求。位于北京、广州、厦门、东莞、郑州、洛阳、昆明等城市的8个项目半岛全站,通过调整还款节点、降低利息、置换现有融资等方式,从交行、中信、平安、兴业、恒丰、华夏、中行等银行获得了融资支持。
旭辉方面表示,进入“白名单”后,公司相关项目有望获得更多支持,将有助于推动保交付、提升项目可持续经营能力。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旭辉总资产3011亿元,净资产646亿元,在手现金137.5亿元;有息负债总额922.81亿元,较2022年压降161.69亿元,压降15%。
自2022年11月启动境外债务重组以来,旭辉一直在采取措施积极自救,通过合作方股权互换、合作项目退出等方式,盘活资金助力保交付、保经营。
2023年3月,旭辉与恒基兆业互换了石家庄、广州两项目公司股权;9月以2.4亿元对价退出与恒基兆业合作的广州增城项目;12月以4.36亿元的代价退出与金融街合作的天津铂悦融御项目,后以3.13亿元的对价出售南京葛塘项目33%的股权。
通过逐步出售部分投资物业及境外资产,旭辉预计将额外增加流动性约120亿元~140亿元,可偿还境外债务的累计现金流总额估计约300亿元~350亿元。
为了积极化债,林中频繁往返于上海、香港两地,与多家债权人机构进行会谈,一方面与境内金融机构沟通公司债展期的投票,另一方面持续拜访境外债权人,推动境外债务重组。
据境内债券公告,旭辉本月连续完成2笔合计24.48亿元的境内债展期,展期期限均为3年。2023年全年,旭辉累计完成4笔共计71.8亿元境内债的展期。
今年初,旭辉公告了其境外债务重组的最新进展。据公告,旭辉提出的“短期削债、中期转股、长期保本降息”的重组框架已与债权人达成方向性共识,目标减债约33亿~40亿美元。
之后,旭辉还与部分境外银团债权人召开了沟通会。林中、旭辉控股CFO杨欣还有多家中资大行到场参与讨论,旭辉在会上就境外银团贷款的偿付与与会的银行达成方向性共识。
正如林中所言,我们要想方设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缩表瘦身、经营破局,并全力解决债务问题。
3月4日,旭辉控股重回港股通,这将有利于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推进,尤其是对其中“债转股”的选项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市场人士认为,在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的当下,有序解决债务问题,实现一个稳健、可持续的资本结构是出险房企活下去的必经之路。出险房企也需借助当前金融政策窗口,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对债务能展尽展,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自身流动性,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资产负债表,重塑企业经营的目的。
林中认为,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一定是有益于我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半岛全站,房地产行业也一定会摆脱“三高”模式,完成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型。“当下每一天亦如走戈壁,每一步都充满艰难,每一步都需要勇毅。”林中说。